a片免费看

破局!创新动态调度机制解难题

  • 发布时间:2025-08-16
  • 浏览数:3301

一边是吊塔林立、机器轰鸣的在建泊位施工现场,一边是车船穿梭、高效运转的粮食装卸作业区。智慧港口粮食码头分公司通过创新建立动态调度机制,成功破解了工程建设与生产作业的冲突难题,实现了项目推进与粮食运输的“双丰收”。

工程攻坚跑出“加速度”

走进粮食码头新建泊位及配套设施项目工地,施工人员正顶着烈日进行引桥混凝土浇筑作业。“我们从项目开工就立下了‘进度不滞后、质量不打折’的军令状。”项目负责人介绍,为确保工程按计划推进,团队早在开工初期就联合施工单位、监理部门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计划,将工期细化到每周、每日,通过“倒排工期”的方式压实责任。针对沿海地区夏季多台风、暴雨的特点,码头建立了一套“预警——响应——切换”的应急管理体系。这种提前备好应急预案、快速切换施工安排的模式,为工程稳步推进筑起了“防护墙”。

生产调度下好“精准棋”

“‘五月’轮请注意,粮食气垫机已就位,自卸卡车编队准备就绪,请按引导靠泊。”在码头调度指挥中心,调度员通过散杂货信息调度系统实时追踪船舶动态,屏幕上清晰显示着船舶到港时间、货物种类、装卸需求等数据。在粮食运输旺季,调度人员通过实时收集的数据,精准调配人力与设备,老带新模式,确保作业熟练度,性能适配的装卸设备优先保障繁忙区域。满载阿根廷大麦的“五月”轮抵港时,恰逢引桥施工进入关键阶段,调度中心迅速启动应急预案,启用粮食气垫机与自卸卡车组成双线运输通道,创下昼夜装卸2.7万吨的纪录。

双线作战打出“组合拳”

每天早上七点,粮食码头的工程例会都会准时召开,项目工程与生产部门的负责人面对面沟通当日安排,第一时间化解可能出现的冲突。这种“每日沟通”机制,成为破解施工与生产矛盾的关键。与此同时,码头持续强化人员技能培训,定期开展设备维护保养,通过提升队伍专业度和设备稳定性,为双线作业提供基础保障。据统计,动态调度机制运行以来,码头粮食吞吐量保持稳定增长,为打造全国沿海农牧林产业特色港提供了坚实支撑。